第49章 老大的作为,小弟们可都看着

青冥宝宝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最新章节!

    “若据我儿判断,如今朝廷局势复杂,老蔡相公复出成了定局。”

    “只因副宰相刘逵是赵挺之门生,早前官家已对赵挺之诸多不满下,如今如此重要的西北战事,老刘相公身为东府西府两个副相,却一问三不知,知道的竟不比皇帝多。”

    “于是皇帝虽脾气修养好,不喜当面骂人,却一定心里不悦,把账计在赵挺之头上了。”

    看到这里,高俅分析是对的。

    以赵佶那昏君优柔寡断又重感情的性格,即使是这样还会再忍忍,不会马上就公开为难老赵相爷。

    但刘逵气数基本尽了。

    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会有刘逵卸任的消息。

    这属于是皇帝虽重感情,但也不是没脾气,做点事最后敲打一下赵挺之。

    可惜正因刘逵下去了,赵挺之更干不好。

    有身兼两个副相的心腹助手刘逵在鞠躬尽瘁,他赵挺尚且镇不住天下的妖魔官僚。

    蔡党官僚们同流合污、引发的共振,直接威胁到了那压住了蔡京的“无形镇妖塔”。

    现在,锁妖塔阵眼之一的刘逵刘中书,也要被皇帝撸下去了。

    于是不用问高明也知道:接下来的赵挺之,更是独木难支,会气急败坏的出更多帮倒忙政策。

    越乱,天下反弹情绪越严重。

    那么京师的“锁妖塔”,就越发镇不住了。

    高明喃喃自语:“一群棒槌,他们显然不会骑自行车。”

    比如骑自行车时,自行车要往左倒,那么正确操作方式是:顺势往左转弯。

    负负得正,就此综合了左倒的能量。

    可惜赵挺之是个沙雕,车往左倒时,他线性思维的往右转弯。

    那只会加速倒下!

    “刘逵只是背锅而已。蔡京党羽、基本把持了枢密院基层,故意把西北军情技术性延迟少许。而刘中书自身也不是特别的聪明的那种。于是这个军情时间差,导致皇帝都提前知道了,刘逵却不知,被当庭问了个蒙圈,这不是罪过,却一定是皇帝眼里的无能表现。”

    又看了一眼信,高明认为就这么一回事了。

    现在的西军来说,分为三块势力。

    其一,是种师道率领的秦凤军系。

    其二是大儒陶节夫节制的永兴军。

    其三,是童贯率领的中央军系。

    说起来当年,皇帝专门派高俅去军中混资历镀金。

    而后高俅跟随刘仲武远征青塘时,实际上种师道也就列在高俅的麾下的参战的。

    成功绝非偶然。

    世人只知道高俅是个会妖言惑众、蛊惑圣心的奸臣。

    其实高俅曾经是真的上过战场,立过功的人。

    又说起来,大宋为数不多的对外战争还打赢了的、偏偏高俅在其中占据了不少,可谓是出尽了风头。

    当时的确是皇帝有意造,可高俅除了运气好之外,实力和手腕也都很到位。

    于是死死抓住了皇帝给的机会。

    那些资历让高俅在军中算是“桃李满天下”。

    即使是现如今地位崇高的边防大将种师道,也都可以算是高俅的门生。

    客观说起来,现在高俅这样的位置,还真不是谁都能坐得住的。

    现如今的西北,战力是老种的秦凤系最强,同时种师道相当于高俅的半个门生。

    之所以说半个,因为种师道也是个滑头,独立心思很重。

    真实的说,种师道那样的人原本不会喜欢高俅这类人的。

    但这年景身为边军大将,京师若没个菩萨罩着,很容易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加上种师道毕生最恨蔡京和阉人童贯,几乎没其他选择了,只得和高俅维持住关系,至少不能因为京城没人就被坑了。

    再说文人陶节夫。

    这人以前是蔡京门生,所以崛起的很快。

    但陶节夫很有本领和理想,慢慢开始不喜欢蔡京的政策了,于是很微妙,算是蔡京在西军中的半个门生。

    既然只是半个门生,那么英明的陶节夫相公、绝不会因蔡京的复出需求,而主动拖住种师道收服长城的后腿。

    但是!

    高俅在信中用词:陶节夫部引而不发,疑似拖住种师道的北伐节奏!

    “那陶节夫就不是卖蔡京面子,而是:被西北制置使童贯节制住了!”

    越想,越是道理。

    历史上蔡京几次复出,都得大将童贯帮助。

    现如今高俅不参与挖锁妖塔墙角事件。

    那么皇帝信任的另一个近臣童贯,就是蔡京的药引。

    又因国战期间不换相。

    于是蔡京要复相必须先停战。

    所以蔡京的角度上,不想种师道以及高俅系继续立功了,想提前和谈。

    西北停战了,大将童贯才能回朝。

    否则以高俅对皇帝的影响力,又不和人结盟,估计蔡京还是会担心会有变数。

    从这点说,蔡京时机拿捏的真好。

    只有等种师道部三战三捷,把西夏两大主力部队都吓得回防重镇西平府。

    那么理所当然,这就是和谈的底气所在。

    否则历史从来没有温柔过。

    历史上的鞑子一但打得过汉民族时,能抢你憨娃子,还谈个几把!

    现在只是他们来装逼、结果被种师道反手捅了两刀却又没死,怕了,那便能谈了。

    “哎!”

    一想到,历史上这次边境局部战争的确是大宋打赢了。

    但也没能扩大战果,因为强大的辽国不想大宋安生。

    历史上的这次,辽国起初什么也不管,但是看大宋有可能要收回西北段长城,这绝对不符合辽帝国长期利益。

    于是辽国就以和事老姿态、派使者来汴京对皇帝说:“打打杀杀对大家都不好。”

    那么这时期的大宋、举国都有恐辽症,年年岁岁给辽国缴纳保护费呢。

    于是皇帝本身也不爱打打杀杀,见好就收了。

    想不到现在像是起了蝴蝶效应,宋夏局部战争,竟是以另一种不等辽帝国介入的方式,因有妖孽欲出锁妖塔而要提前停战了。

    前后想明白,高明也不是说不能破了蔡京的这盘停战残局。

    要破这局其实很容易。

    但小高也知道现在的大宋内部千疮百孔,不宜在于边境继续用兵了。

    而且,暂时也没办法不怕辽国。

    因为在所有宋人的心中,辽国太可怕了。即使现在的和平,也是寇老西儿当年组织近百万军民于澶渊对峙、把几乎尿裤子的皇帝也忽悠到了前线提升士气。

    这才博弈出来的“缴纳保护费享受和平”政策。

    现在西北再打下去的话,浪费了宋家儿郎的鲜血,即使真被种师道和陶节夫打到西平府,还是得在辽国介入后,老老实实退回来,把用血打下来的土地又还给西夏。

    这还不止。

    还得在辽帝国拉偏架的情况下,战争赔款给西夏。

    是的,历史上这次的确打赢了,也的确赔款赔土地了!

    做这么委屈的事几乎也是传统了,上一个建议皇帝这么做的人,就是历史大名人司马光相爷,从小就是神童、会砸缸的那个蠢货。

    反正大宋,就这么憋屈!

    那么明知道现在打不赢,全面对外作战的时机也远未成熟。

    高明也认为,不如现在收兵也好,以保持住高俅门生种师道部的战力储备。

    否则没陶节夫部永兴军配合,真把老种帅的部队顶上去打光了!

    即使能回血,那也要猛砸钱砸装备,并且要训练许多年后了。

    而且回血的过程,也就是高俅政治地位下降的过程。

    很简单,大家会认为高太尉连门生都罩不住,在关键政治博弈中、任由嫡系部队打光。

    这肯定就是不作为的表现。那么一个老大开始不作为了,声望当然要被小弟们看做是下降。

    前后想明白后。

    高明吩咐道:“立即给高俅老爹回信如下:”

    “衙内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