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多事之秋与多实之秋—8

金戈铁牛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四国演义系统最新章节!

    ,为您。

    即使天工业品的价格上涨速度,也比不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速度,所以他其实和农业品一样,都因为生产力的提高而出现了价格的下挫,只不过,物产的更加丰富需要更多的资金来维持市场的流通顺畅,否则的话,货多钱少将会带来严重的通货紧缩,到时候,多有生产的东西都很难,顺畅地为生产者带来利润,这样一来,崩坏的将是整个社会体系,而不仅仅是商业而已。

    所以钱还是要逐渐进入市场的,在苏宁由于缺少合适且周全的统计体系,并不知道自己该把多少钱投入市场合适,所以他只能用机器蠢笨的办法,疯狂的鼓励治下的所有老百姓努力生产,换取足够的收入。所以在苏宁看来,但凡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劳动,都应该给予合理的报酬,他现在巴不得有人能够从官府这里赚到足够多的银子,所以有些来打工的学生,对他而言其实是好事情,因为他们会把挣到的那些工钱,七手八脚的都转给各地的生产者们,以便他们维持自己的产业,毕竟人力成本和原料成本都在上涨,而真正具有决定意义的技术,却掌握在少数企业手中。

    所以,但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在通货膨胀带来的波澜之下,多收取一份收入。与此同时,只要我们坚持粮食的价格基本稳定,脱贫的天下就会在更大的范围之内产生,在某种程度上,苏宁今天推送坏了农民的利益,因为农产品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它是有价格上涨的权利的。但苏宁在农产品生产环节上的控制能力,恐怕是冠绝世界历史的。他甚至可以冒着亏本的代价,将农产品低价出手,因为,他通过强制收购的手段,已经将农民手中能够上市的粮食近乎全部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所以那些农民们,所生产的粮食大多是进了自己的肚子里,至于得到的那些钱财,也够他们添置一些其他的家当,从而逐步实现富裕。只不过这一过程恐怕要比从事工业的其他人慢上很多年。

    但是苏宁更知道,农业生产是一个国家的根基,他必须牢牢的抓在手中才行。倘若,这些农民们以后想要从事工业生产,那么,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自然会因为大量农民的转业而出现迅速的上升。

    届时苏宁也不介意从政策上帮一把他们,因为这是历史发展所亏欠他们的。

    其实在这件事上,越晚从农业方向跳到公园方向上的人,越容易被两头打脸。苏宁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希望能够从行政方面更好的指导他们的就业,至少,一切都要在他们拥有相当的生产技能之后。

    不过基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他们所需要的恐怕就是在文化领域的精神需求了,好像那也将是一阵产业的东风同时也将是苏宁需要紧紧把握住这一次机会,他希望借助这次机会,叫他的百姓们传达这种实用的生存技巧,他想要把这些人武装成一群出门可以做贝爷,在家可以当宅男的神奇存在。

    同学们,我是一个进行大规模职业教育的绝佳机会,到时候越来越多新鲜的产业将会出现在他们周围,不断的学习将会成为每一个人的必要选择。或许不需要两代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许多人,都将会和后世的程序员一样,成为一群不学习不进化,就会被历史浪潮所淘汰的新兴人类。

    其实类似的苗头已经出现在父亲身边。他身边的这群学生们,就一直没有放下书本的意思,各种各样的学习组织形式,都在共产党这边遍地开花。这些人甚至又找到了当年学生时代的习惯,动不动就因为问题的争论而大打出手,语音正音书名已经收集了所有看起来珍贵的瓷器,而百放出来一些名不见经传的破陶碗,以供他们在愤怒的时候摔摔打打。

    不过他们的争论也并非全无意义,至少一些新的条例就在他们的争论当中诞生了,王安石变法的一些内容,其实对于他们而言,早就已经烂熟于心。

    虽然没有接触过那段历史的原因是漂亮,但是苏宁早就在他们就学期间,就将那次伟大的变法,换着花样的向他们作了阐释。不可否认的是,这群年轻人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都在青春期的萌动来临的同时,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状态,所以到现在,他们也没有忘记当年为这场变法而展开的各种争论,有人是支持司马光的,认为他说的相当有道理,在农业社会,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放开发展,尤其是还没有找到一种合理的逻辑去发展的时候,财富的分配的确不均匀,但也缺少调整的手段,所以司马光认为,天下的财富不在这里,便在那里,并不是一件错误的事情,相反,他很客观地揭示了农业社会的财富分配逻辑,认为剥夺地主的财富,去支援那些贫苦的农民,是一件非常得不偿失的行为,但王安石显然。我坚定的认为,即便如此做,也是执行了天下的大仁大义。

    更何况王安石还有一套自己的理论。

    他可不认为自己的理论仍然在时代的局限范围之内。就算后世的研究,也有很多人认为王安石的经济逻辑已经超越了当时的时代,甚至他的很多变法内容,已经达到了后世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他所想要完成的改革目标,其实在后世改革开放以后,便逐渐的达成了。

    比如王安石十分推崇的保马法,其实在后世就已经实现了。北宋的机动战力比较有限,所以王安石才会推出这样的制度,借助当地的富户,培养军事力量,但是不得不听出了一点事,这对于百姓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不过如果这种负担对于百姓们来说也是一种用途的话,那倒是不会有人有什么怨言啦,比如说后世的那些家庭,但凡经济条件允许的,都会有上那么两三辆车。

    他们缺少的不再是机动能力,而是停车的地方。

    而汽车在战争当中的应用,早在一次大战时期就有了鲜活的例子,当德国军队进攻法国首都巴黎的时候,巴黎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们,纷纷将自己拉载的客人请下汽车,然后庄重而又光荣的告诉他们说:“先生,我要去打仗了!”

    于是他们看着自己的出租车,将那些法国大兵们运送到了马恩河前线,这也是有史以来汽车第一次大规模的运输士兵参战,在这次极具机动能力的表现之后,法国人稳住了防线,并成功的转守为攻。还没有造成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悲剧。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是怎样形成的呢?当然是德意志的闪击作战所带来的那么闪击作战所要求的速度,用哪种途径来实现呢?那当然是汽车。

    或许真的是德国人在马恩河战役之后,吸取了教训,所以他们在后来大规模的发展机动兵力,坦克这种东西,虽然被英国人发明,但却被德国人率先在战场上打出了名堂,希特勒手下的三员大将,除了隆美尔之外,剩下的两人都与装甲军队有着直接的关系。

    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如今都已经在苏宁的凉州体系里服役,这两个人所带来的先进的机动作战的理念,更是已经开始影响着大多数的年轻将领。而苏宁身边的这些年轻人,自然也很容易受到他们的影响,只不过不幸的是,这群人的观念,由于苏宁的介入而有了更加明目张胆的飞跃行为,他们已经不再拘束于陆地上的速度,而是将天空和海洋都变成了自己的拓展方向,只不过不幸的是,凉州体系毕竟发源于内陆,它们距离太阳实在有些遥远,苏宁现在已经开始预计将来的空军能力,是不是会大规模的超越海军?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在海上运输这方面恐怕就要吃大亏,至少在面对海军立国的罗马帝国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吃掉不少的苦头。

    因此,苏宁决定在大规模推广陆地运输体系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在刚刚占领的披俾路支地区开展大规模的造船行动。

    因此他的这一行动被称之为保船法。由于凉州体系从来就不缺少在陆地上的交通工具足以,王安石并没有着急推出这一项法令,然而苏宁在这个方向上的动作却非常频繁。在加大投资力度,支持蒸汽机车研发的同时,苏宁也果断的开始修建各种各样的官方道路。这一决定,其实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执行,几乎大半个关中地区的劳动力,都投入到了这项浩大的工程当中,虽然他们的生产技能还不足以应对沥青水泥和钢筋混凝土带来的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在充分的金钱投资和物质保障之下,正在用最快的速度学习着这些,能够为他们带来更多收入的工程方法。

    没有人会傻到在工地上偷懒,因为他们知道苏宁的征服脚步,将会沿着这些宽广的大路延伸到更远的地方去,无论是关东诸侯们占据的那些中华故地,还是在西方逐渐拓宽的灵力都会被这些宽广的道路所覆盖这些道路就像一条条的神经,将那些原本不属于中华文明的土地,紧紧的连络在一起,从此之后,出自中枢神经的每一道命令都会在这些道路的传递之下,准确的到达那些偏远的领土,并且被顺利的执行下去。

    比如说苏宁要组建造船厂的事情就很快在俾路支推广开来。刚刚建立起来的南船座,也在疯狂的招募水手。对应的南船座节度使来护儿,就在短短的15天之内到达了他的任所。

    之所以能够如此之快,是因为贯穿西域的轨道列车,如今已能畅通无阻的运行,虽然蒸汽机车的研发工作,因为橡胶打原因并没能取得关键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滚动摩擦力所带来的优势在专用的跑道上能够更好的发挥,要不然以后也不会有人去谋划什么磁悬浮列车了,对于高速奔跑的,没有车来说,降低摩擦系数不仅仅意味着更快捷的速度,还意味着更高的安全系数。

    至于剩下的路途,虽然看上去还十分遥远,但沿途都是凉州体系的时空范围,并不存在能够威胁到他的隐患。而且经过这些年的基础建设,这些地方已经越来越有凉州的影子,至少先进的预算体系已经被优先的建立起来,所以他才可以用如此之快的速度,到达位于俾路支的任所。

    不过即便他到达了,远在西线战场上的俾路支地区也不会忘记关注凉州体系内部的那些情况,尤其是王安石和苏宁的最新动态。

    这个时候的王安石已经向那些富户们举起了收割的镰刀,他推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方田均税法,要求对各大富户的宁夏田地进行精准的测量,然后统计他们平时隐瞒的耕地数量,一旦发现情节严重的,将会给予严肃的处理。

    这项命令当然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弹,然而他却用自己无可匹敌的精准测量手法,彻底的打压了那些豪强们的嚣张气焰,并且得到了凉州大本营的认可。

    至于他为什么能够精准的测量土地的面积,那主要还是因为他果断的利用了苏宁培养出来的那些年轻人才,组建了一支极具能力的测绘队伍。

    苏宁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刚将这些小家伙们推向历史的舞台,他们就成了王安石的工具,不得不说王安石在这方面有着极其出众的观察能力。虽然他不懂得测绘,但他显然意识到了这对自己的政策将会起到巨大的裨益。

    于是有那么一群刚刚毕业的学生,就扛起了他们在学校里曾经使用过的全站仪,经纬仪什么的,披星戴月的给王安石这个家伙打起工来,这一点看的苏宁直皱眉毛,他到不是心疼自己从系统超市购买的这些装备,而是心疼这些刚刚培养出来的孩子们,这都是他的宝啊,竟然就这样被王安石赶出去做活了。

    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