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酷吏横行

尧天舜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

    又过了一年,武太后装模作样对四儿子豫王李旦说:

    “朕近年来,临朝理政事务繁忙,常感到困倦劳累,豫王从今继位理政可否?”

    李旦上奏表正式回复说:

    “母后经天纬地,堪比尧舜再世,万民仰望拥戴。

    孩儿李旦平庸,无治国才能,确实不能胜任监国之职。

    我想我不能也不敢因我资质愚钝,贻害国家社稷。

    诚望母后以天下苍生为念,不辞辛劳,继续临政,造福百姓。”

    李旦既然坚持辞让,武太后“没有办法”仍然临朝理政。

    她自我寻思内行不正,害怕唐朝宗室及朝中群臣,心里怨恨不服,或者有人谋变,于是设立了三个铜箱子,分类投诉举报内容。

    三个铜箱子放在皇宫门口,无论是谁,都可以告密,就好像今天的违法举报信箱一样。

    举报人可以将密奏投入铜箱中,武太后安排对她忠心耿耿的人,随时去打开箱子,拿出这些密奏交给武太后阅读。

    武太后下令:如果有离首都洛阳路途遥远的人来告密,地方负责部门,应提供给告状者马匹和干粮,使他能骑马到达首都。

    如密奏属实,就赐给官职作为奖赏。如果密奏不实,哪怕诬告,也不问罪。

    这种方法一出,想挟私报复的人,可以乘机诬告报仇。

    就是官员同僚之间,素来没有矛盾,也乐得捕风捉影,借告密立功提升官职。

    胡人索元礼,因为告密被武太后召见, 对答得体,当即升为游击将军。

    武太后令他审问罪犯,索元礼残忍狠毒,审问一人,必定引诱罪犯再牵出几十上百人,辗转牵连,结成特大冤案。

    武太后又夸他能干,多次加以奖赏。

    尚书都事周兴、来俊臣,纷纷去效仿,变着法儿让被审间的人再牵告别人,周兴多次升官到秋官侍郎,来俊臣升官到御史中丞。

    两人手里都豢养了无赖几百名,专门从事告密。

    打算要诬告陷害一个人,往往安排这帮无赖们从多处多人同时告状,状词说这个人罪过基本一样,然后立即逮捕严刑审讯,没有不屈打成招的。

    酷吏们编写《罗织经》成几千字。作为秘密教材,专门培训如何诬告没有犯罪的人。

    审讯犯人的刑具,也是特别研制。

    有“定百脉”“突地吼”“死猪愁”“求破家”多种。

    有用器械扭翻犯人手脚,叫做“凤凰晒翅”。

    有用大绳缠捆腰部,引刑枷向前,叫做“驴狗拔橛。”

    有让犯人跪捧大刑枷,上面放置一摞瓦,叫做“仙人献果”。

    有使犯人站在高高木架上,引枷尾向后,叫做“玉女登梯”。

    有悬石捶犯人头;或烧开醋烫灌犯人鼻腔;有用铁圈箍头,外加木楔,受刑时犯人脑裂髓出。

    每审讯囚犯,梆子一响,各种刑具都摆在眼前。犯人不等上刑,已经魂飞胆丧,反正上刑也是死,招供也是死,不如没犯罪随口承认,免得受刑具折磨。

    所以内外官员、平民百姓,都知道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比吃人的虎狼还厉害。

    大家都小心呼吸,闭严嘴巴,不敢说一句话。

    麟台正字陈子昂看到这种现象心里疼痛,给武太后上疏劝阻,疏里说:

    “有关部门管事的人憎恨徐敬业带头造反,想清除邪恶根源,挖尽徐敬业余党,于是促使陛下大设特种监狱,重设严酷刑罚。

    有的形迹略有嫌疑,口供相牵连,无不尽量追捕审讯,扩大追捕审讯范围。

    以至有奸人乘机诬陷,捕风捉影地举报,企图获得赏赐和官职,这已经偏离了惩罚罪人,安抚百姓的本意。

    我观察当今天下,百姓姓盼望时局安定很久了。

    所以徐敬业扬州叛乱近五十天,各地没人响应,举国安然,丝毫不出现动乱。

    陛下不追求清静无为,以挽救疲惫的百姓,反而施用威刑使他们失望。

    我或许愚昧,心中大惑不解怎么会这样。

    看见天下人忙着告密,因此囚禁成上万人。

    穷追真实的情况,一百人中没有一个人确有其罪的。

    陛下仁爱宽恕,又宽容了恶意诬告的人。于是奸恶之徒尽情报复得罪过他们的人,有极小的怨恨便声称要密告。

    一个人被审问,牵连一百进监狱。捕吏外出抓人,他们的车马多得像闹市上赶集的人一样多。

    有人说陛下爱一个告密人,而冤害一百个无辜的人。

    天下人焦虑盼望,不知何处是安宁避祸之地。

    我听说隋朝后期,天下还算太平,杨玄感作乱,不到一个月就平定。

    那时朝政的弊病,还没达到必须土崩瓦解的程度,百姓心里还期望安居乐业。

    能活下去谁愿意造反啊。

    隋炀帝不明白这一点,指使兵部尚书樊子盖穷查深究,进行大屠杀。海内侠义之士无不遭殃,以至于牵连无辜,杀人如麻、血流成河。

    弄得人们活不下去,逼迫无奈真想作乱了,于是豪杰并起,隋朝真灭亡了。

    大狱一起来,不能保证没有滥判冤杀的。

    受冤屈的人忧愁和嚎哭,他的哀伤哭嚎伤了阴阳调和之气,于是瘟疫流行,水旱灾害随着发生,导致民不聊生,祸乱之心就令人恐惧地发生了。

    古代贤明君王慎重惩罚,原因就是担心滥施刑罚逼反天下。

    从前汉武帝时,发生巫术害人案件,使太子逃走,刀兵冲突发生在宫殿之内,无罪被害的人成千上万,国家几乎颠覆。

    幸亏汉武帝得到壶关三老的上书,豁然醒悟。他仅诛灭祸首江充的三族,其余受牵连的人一概不问罪,天下才得以安宁。

    古人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诚恳希望陛下考虑!”

    武太后看了奏章没有回应。

    同三品刘祎人,见武太后所作所为不正常,私下对舍人贾大隐说:

    “太后既然废昏君立明君,何必亲自临朝理政,不如把执政权交还皇上,以安定天下人心。”

    贾大隐说:“是啊。是啊。”

    背地里贾大隐把这段谈话告知了武太后,武太后对刘祎人怀恨在心。

    接下来有人诬告刘祎人接受贿赂,又告他和许敬宗的小老婆有男女私情,于是安排刺史王本立审问。

    王本立拿了武太后安排审问的诏令给刘祎人看。

    刘祎人说:

    “审问越过司法的凤阁鸾台,程序不合法,算什么诏命!”

    武太后听得知他这样说,怒上加怒,竟然下令处死刘祎人。

    刘袆人临刑前沐浴,自己写了奏表给武太后,思维敏捷一口气写了几张纸,词句慷慨激昂,没有一句乞求宽恕可怜的话。

    麟阁侍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看了刘祎人写的表文,交口赞叹刘祎人正气凛然的气节,不料又让武太后知道了。

    她下诏贬郭翰为巫州司马,贬周思钧为播州司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