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救国贤相来了

尧天舜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

    浑瑊骑马跑回代表团营地,发现唐军和吐蕃军队发生过激烈战斗。

    不少唐军战死将士横七竖八躺在地上。

    躺在地上不动的,也就那样了,其它营中腿脚还会动弹的将士,都早已逃得不见人影了。

    幸亏营地西边还有官军整齐列阵,迎接浑瑊,统兵将领是骆元光。

    见着浑瑊,急喊“浑侍中快来,我在这里等你”的就是骆元光。

    骆元光迎接浑瑊进入阵营,即令兵士张弓搭箭,做好战斗准备。

    骆元光还派人催促韩游环军队向西行进赶来救援。

    吐蕃大队骑兵赶到,一眼望见唐军整齐列阵,手持弓箭待射。

    这场面已是让人震惊恐惧,又看见唐军韩游环部队神秘地向西跑去。

    吐蕃将领马上意识到,往西跑去的那一支唐军是去截断他们吐蕃军队退路的。

    蕃将想到这里,心里咯噔一下,急忙喊:

    “快撤!快撤!

    撤晚了就死定了!”

    吐蕃军队急忙逃走。

    浑瑊和骆元光召集唐军逃散的将士,清点受伤的、阵亡的,已经死伤一千多人。

    他俩只好一声叹息,心情沉重地回兵。

    这一天,长安城里一片平静。

    德宗李适上朝,对群臣们说:

    “今天我国和吐蕃停战谈判,签订友好协议。

    此协议将创造持久和平,为国家和百姓的带来幸福安宁!”

    柳浑接着话茬说:

    “吐蕃戎狄是一群豺狼毒虫,恐怕盟誓也不管用,今日签约现场啥状况令人忧心忡忡。

    还不知发生什么异常事变呢。”

    李晟也说道:

    “事实应该是柳浑说得对。”

    德宗李适本来兴致勃勃,带着美好幻想,他的话没有得到奉承吹捧,反而遭到他俩回怼,气得立即变了脸色:

    “柳浑是一介书生,不懂军政大计,李太尉你是国家肱股大臣,你怎么这样说呀?愚蠢糊涂!不可理喻!”

    李适自己愚蠢,反而斥责别人愚蠢。李晟、柳浑见李适发了怒,急忙磕头谢罪。

    德宗李适,还是余怒未息,他大胖脸上写满愤怒,一扭超级大胖腚,风风火火退出朝廷。

    时过境迁,要不是李晟当初戮力平叛,救国家出危难,软弱愚笨的李适永远也不会有重回皇宫的那一天。

    现在是李适的智商丝毫不见增长,只是脾气大见增长。

    他居然发脾气、摔脸子给李晟看了。

    到了傍晚,朝廷收到韩游环派人送来报急奏章:

    “吐蕃人奸诈狡猾,血洗会盟场地,杀死杀伤官军一千多人,进犯了附近城镇,抢走了妇女儿童。”

    德宗李适大吃一惊,即召入柳浑说:

    “你是一个书生,怎么做到料事如神?朕今天说错话,错怪爱卿你了。

    吐蕃已入侵我国边境, 都城长安是否还能保全?你看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错看了吐蕃,李适意识不到是自己太愚蠢,反而佩服柳浑料事如神。

    柳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李晟往前一步说:

    “我愿意领兵驻守奉天,看住吐蕃这帮混蛋,不让他们靠近长安。”

    张延赏给李晟进的谄言太多,李适已不信任李晟,他害怕李晟拥兵自重,支吾沉吟不决。

    这时浑瑊也写来了奏报,详细说了吐蕃假和谈、真突袭的一切情况。

    李适命令浑瑊领兵驻扎奉天,就不派李晟前去了。

    尚结赞的狡诈奸计,第一招是离间李适和李晟的关系,削弱李适对李晟的信任,他真的做到了。

    第二招表面上和马燧结交,同时算计抓获浑瑊。

    打算把他俩都控制住,他才再领吐蕃兵直接占领长安,灭掉唐朝。

    第二计策推进了一半,抓获浑瑊的行动计划已经流产。

    尚结赞心里怀着失望,领吐蕃兵退回原州。

    尚结赞查看捉拿住的唐朝官员,级别最高的是崔汉衡,再就是马燧的侄子马弇,以及唐朝翻译俱文诊。

    尚结赞头脑不简单,他长着一双乌溜溜的贼眼睛,那对贼亮的眼球儿轱辘一转,就生出一个鬼心眼。

    他又想出一个反间计,命人给他们三人松了绑,礼让他们入座,说道:

    “我本想捉拿浑瑊,没想到让他逃跑掉了,没能拿得住这个家伙。

    不小心错抓了你们,我对你们表达歉意哈。”

    尚结赞又指了指马弇说:

    “你是马燧将军的侄子,前些日子马燧军将领到石州,他如果领兵渡河掩杀我们,我军必定全军覆灭。

    幸亏马燧允许讲和,我军才得以完好返回。

    马燧将军为我军造福呢,我怎么拘押他的亲侄子?

    现在我释放你,委派你回国,请你向马燧将军转达我的感谢之意。”

    说完,只是释放马弇和俱文珍回归唐朝,仍把崔汉衡拘留关押。

    马弇回来见到了马燧,向他讲述了尚结赞盛赞马燧的那些话。

    马燧还没觉察,尚结赞这是在施行离间马燧和李适之间的信任。

    俱文珍回朝见到德宗李适,把尚结赞盛赞马燧的那些话,原原本本说给了李适听。

    弱智的李适被尚结赞玩得团团转,果然中计而不能觉察。

    李适认定了马燧和吐蕃私下勾结,一怒之下撤了马燧的兵权。

    他只是还让马燧在朝廷担任司徒和侍中。

    张延赏是主张无底限和吐蕃和好的,这被事实啪啪打脸打得生疼。

    张延赏的坏,还没到彻底无耻的境界。

    他心里感到惭愧和害怕,称自己有病,暂时不上朝了。

    德宗李适于是召回在外地当官的李泌,让他回来担任宰相。

    李泌回京接受了任命,和李晟马燧一道,一起进见李适。

    德宗李适对李泌说:

    “你这次回来当上宰相了,我和你有个约定,你一定谨慎记着,不要排挤欺压过你的人,进行报仇雪恨。

    对你有恩的人,也不要试图报答,你告诉我是谁和谁,我替你厚待他们。”

    李泌回答说:

    “我向来信奉道家学说。崇尚心境豁达,看开恩怨得失,不愿意和他人结成仇恨。

    从前李辅国和元载,都想陷害死我,如今他们都已奔赴黄泉路,死了好多年了。

    就是我原来的老朋友,有的已经成了达官显贵,不用我帮助。

    有的已经死了,投胎转世去了。

    他们现在投胎在谁家,是个多大的小孩儿,需要查阅阎王爷他老人家的账本子才能知道,他们分别去哪儿了。

    阎王爷不准许我翻看他的账本,这事儿就不好查了。

    你看这种情况,我也无法报答他们了。

    只是您让我当宰相,我也是有条件的。

    我今天倒是愿意和陛下您立个约定,不知陛下您愿意不愿意屈身听我的?”

    李泌乘机递进,这智商果然厉害。

    德宗李适说: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李泌说道:

    “盼陛下从今开始千万不要加害为国尽忠的功臣,比如李晟、马燧他们。

    他们为国家立功多,遭到少数人的嫉妒就多。

    如果陛下轻信诋毁诬陷他们的谣言,您一旦加害功臣,群臣和百姓,无不愤恨您,天下变乱就再次产生了。

    陛下和功臣们坦诚相待,保证不会产生祸乱。

    外边有战事,让擅长军事的人去平定,天下太平时,让他们在朝廷侍奉您。

    难道这样不是君臣同乐、各得其所么?

    李晟和马燧也不能仗着自己救国大功,狂傲不驯,失了分寸。

    应恪守臣子之道,天下才可长保太平安宁。

    我们这些手劲儿摁不住一只鸡的文臣,也托受和平福荫呢。”

    德宗李适说:

    “朕乍听你说的这些话,觉得很惊异,听到你的判断分析,又觉得是真理无敌。

    这实在是有利国家根本大计,朕应当时刻牢记。

    就像写在绅带上挂在墙上随时看见那样,牢记在心里。

    朕将和李晟、马燧两位功臣,共保国家安全。”

    李晟和马燧,等李适有这样的认知等了很久了,这时他俩都感动得跪在地上拜谢。

    德宗李适又对李泌说:

    “从今天开始,军队储备调拔粮草军需军饷,全交给你安排。

    吏部礼部的事安排张延赏。

    刑律司法交给柳浑。”

    李泌想:光让我分管军粮军饷发放,算个什么宰相?

    于是李泌说:

    “陛下不嫌弃我才疏学浅,让我当宰相。

    宰相应该兼管朝政的方方面面,把全天下的事都管好才对。

    他们可以分管具体专业的事,但不能条块分割,各行其是,搞独立小王国。

    如果那样,我就不是宰相了,宰相是个全局总管才是啊。”

    德李适笑着说:

    “朕知道自己又说错话了,爱卿说得对。”

    李适从那以后,特别厚待李泌,加封李泌为邺侯。

    李泌请求考核各级官吏,淘汰那些要能力没能力,要品行没品行,领着工资不干正事的官员。

    李泌又决定:

    停止给外国驻唐使者发钱。我国凭什么给外国人发钱?这样很不合理。

    长安御林军,调往戍守边境。

    国内太平时,长安城养那么兵,他们白吃好多粮食,百姓承担不起。

    留在长安附近的官军也得屯田,军队自己种粮自己吃。

    朝廷批准和外夷胡人建立边境国际贸易市场,用丝绸陶瓷换来马、牛、羊,以及唐朝气候产不出的特色杂粮。

    李泌用自己的才能,克服当时种种弊政,天下百姓又有了吃得上饱饭、穿得起衣裳、住得起房的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