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福泽大西南

尧天舜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花粉文学 www.hfwx.net,最快更新唐朝那些事最新章节!

    王叔文请假回家侍候他娘的第二天,他娘就死了。

    王叔文呼天抢地,捶胸大哭:

    “亲娘呀,你咋走得这么急啊?

    你突然间与世长辞,儿子心里疼如刀绞!

    儿想尽尽孝,您都不给我机会啊!”

    按唐朝制度,官员的父母死了,官员得辞去官职,在家穿白衣丧服,腰缠麻绳(表示心乱如麻),守孝一段日子。

    王叔文就成了没有任何官职的人。

    韦执谊本来迫于公理道义,经常和王叔文意见不同。

    王叔文不是官员了,无力牵制韦执谊。

    王叔文在家守丧尽孝期间,不便外出拜访。

    他派人给韦执谊送密信,托付关照办理事情,韦执谊一律不予理睬。

    王叔文因此越发愤恨韦执谊,坐在家里骂他,骂他八辈祖宗。

    如果那时有离子纠缠感应的话,韦执谊应该被他骂得两个眼皮哆嗦不停。

    王叔文盘算着丧服尽孝期满,他一旦官复原职,先诬陷杀死韦执谊,然后再把反对过他的人,一律杀绝杀尽。

    王叔文托付王伾替他帮忙,常去各位有实权的宦官那里,为他送礼疏通关节。

    王伾还和杜佑商议,请求他一起出力,推荐起用王叔文当宰相。

    盼望脱离了现实,盼望就化作失望。王叔文美好盘算,没有获得赞同。

    王伾只好退一步,再请人帮助推荐王叔文当威远军使,也没有得到人们支持回应。

    实在没有办法,只得不加掩饰、赤膊上阵。

    王伾自己跳将出来、冲上前台,接连给顺宗李诵递上了三篇奏疏。

    奏疏里,王伾这样夸王叔文:

    王氏叔文者,管仲再世也。吾观其人 :

    文才可通达四海,

    有经天纬地之才。

    武略可定国安邦,

    有慑平天下之威。

    王伾满纸写得天花乱坠,始终不见顺宗李诵一个字的回应。

    李诵已经不看好王叔文这个人,王伾无论怎么努力推荐,都没有一点用。

    王伾想:礼也送了,话也说了,我没能完成托付,接下来,我怎么向王叔文交待?

    一天夜晚,王伾在翰林院的寝室里躺到半夜,快要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提携王叔文的办法。

    他就忽然惊叫一声,喊叫起来:

    “啊呀!

    不得了!

    不得了!

    快来人啊!

    我王伾中风了呀!”

    听到呼救声,人们纷纷跑到他的寝室,扶着他坐上一辆马车。

    护送他回到家里,躺在床上安顿下来,吩咐家中奴仆去叫医生,快来救治王伾。

    王伾从此在家装病,再也不出来上班了。

    西川节度使韦皋,上奏表请求太子监国。

    奏表大意说:

    “陛下因为哀痛先帝去世,致使自己至今没法康复。

    请求陛下暂且令太子亲自处理国政,等陛下身体康复,太子再回东宫。”

    韦皋又给太子李纯写了一封信说:

    “皇上龙体未安,没法开口说话,朝政事务都托付臣子们代理。

    王叔文、王伾、李忠言,这些人无德无才,被错负国家重任。

    他们结成利益共同体,违法乱纪,这样下去祸国殃民。

    请殿下以国家安危为重,立即告知皇上,赶走这帮势利小人。

    朝政交付英明国君,才能安定天下苍生。”

    荆南节度使裴均,河东节度使严绶,也写了信,派人送给太子李纯。

    他们信中的意思,和韦皋相同。

    再经宦官俱文珍等从中劝说,顺宗李诵答应顺从大家的心意,准许太子监国,当即颁布诏旨。

    太子李纯即走出东宫太子府,开始掌控朝政大权。

    李纯任命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部,袁滋为中书侍郎,他俩官同宰相。

    又任命高郢为刑部尚书。

    太子李纯到达东朝堂,召见百官,百官群臣入朝,向他表达祝贺。

    没想到太子李纯,不接受群臣道贺他亲政。

    李纯迟疑徘徊,躲避群臣祝贺,他悄悄抬起袖子,扭过头去,偷偷擦拭眼泪。

    群臣知道李纯高兴不起来,是他忧心父亲李诵的病情,大家交口称赞太子仁德孝顺。

    过了半个月,顺宗李诵颁布禅让诏书,自称太上皇,改年号为永贞,大赦天下。

    又过了五天,太子李纯在太极殿即位。

    他就是英明神武、中兴大唐的唐宪宗。

    老百姓看到了唐朝复兴的希望,都说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放心不下唐朝国运多灾多难,又投胎转世,拯救天下黎民来了。

    老百姓们都说:

    李世民这次转世,投胎到了顺宗李诵家里,从肉体凡胎的婴儿慢慢成长,只是换了名字和身份。

    他这次来人间生命轮回里,名字叫了李纯,灵魂就是那个李世民的灵魂。

    宪宗李纯敬奉太上皇李诵搬到兴庆宫居住,尊称母亲王氏为太上皇后。

    李纯一上任,大刀阔斧地开始拨乱反正。

    李纯外贬王伾为开州司马,外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

    王伾、王叔文的把持朝政的高官梦彻底破灭,他们躲在偏僻的角落里,回忆顺宗李诵时,他们呼风唤雨的“辉煌二百天”去了。

    一天,郭子仪儿子郭暧的妻子、宪宗李纯的老姑升平公主,白发苍苍又精神矍铄地来到太极殿,祝贺她的重侄儿宪宗李纯称帝。

    她谈笑风生、机智幽默地和李纯谈天说地,还顺便给李纯进献了六位有才艺的美貌女子。

    宪宗李纯笑着说:

    “感谢老姑的一番美好心意。

    这心意,晚辈我领了哈。

    但是老姑您看,我父皇尚且禁止进献美女,我哪里敢违反规定啊?

    这六位女子,还是留在老姑身边,服侍在您日常起居为好。”

    李纯吩咐司升平公主,把那六个美女又领回她自己家去了。

    这时,荆南一带官员,进献来了一只罕见的绿毛神龟,说是朝廷收养此神龟,兆示国运祥瑞五百年。

    李纯一眼看去,那神龟身宽体阔,一对小眼贼亮,一看就是有千年阅历。

    李纯想:

    这老神龟淡看无数秋月春风,世间沧桑万千,尽数藏在它那一对贼亮的小眼中。

    它绝对是乌龟界老前辈、长寿老爷爷。

    李纯对献龟人和身边群臣说:

    “我所日夜渴望的是,有贤德才能的治国人才。

    奇珍异宝,珍禽异兽,这些供人赏玩的东西,都没有实用价值,实在不是什么宝贝。

    从今天开始,地方官不要再报什么祥瑞,所有珍禽奇兽,也不要再进献。”

    从此天下官吏知道了,新皇帝心思在干正事上。

    他和以前的皇帝完全不一样。

    地方官员不必再劳费心神,琢磨着逢迎讨好皇帝。

    大家也学着新皇帝,心里想正事,考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专心提升治理能力,崇尚吏治清明。

    剑南节度使韦皋,镇守西川已二十一年,他征服南诏,挫败吐蕃,活捉吐蕃宰相,对百姓恩抚有加,人民安居乐业。

    韦皋造福一方的功德,全朝官员无与伦比。

    朝廷多次给韦皋升官,官位升到级别最高的太尉。

    宪宗李纯即位,因为韦皋曾上奏表请求太子监国,有安邦定国决策大功,当然再加皇恩,厚加宠待。

    遗憾的是,宪宗李纯颁发了加恩诏令,使者骑马西行,还没送到西川,太尉韦皋突然一命归天。

    生前荣耀,死后哀痛,西川的官员和百姓都哀悼韦皋突然辞世。

    贤德太尉忽仙逝,

    直教疼煞蜀人心!

    西川百姓和各级官府都请画师给他画了肖像,悬挂瞻仰,修建纪念庙祠。

    韦皋庙祠香火鼎盛,前去祭祀的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

    老百姓都说他是造福西蜀的蜀国宰相诸葛亮再世。

    韦皋是长安人氏,气宇轩昂,性情豁达。

    他是在繁忙的工作间隙,坐在椅子上闭着眼睛休息一会。

    仆人看他头突然一歪,急忙过去查看,他已经去世了。

    修福积德,才配拥有这样没有痛苦的死,他只是灵魂脱离肉身,飞升去了另一个维度的世界。

    韦皋是已故宰相张延赏的女婿,他是怎么成为张延赏女婿的呢?

    当年张延赏为爱女挑选夫婿,苦于找不到合乎心意的。

    张延赏的妻子苗氏,是已故宰相苗晋卿的女儿,她是知书达礼大家闺秀。

    苗氏善于相面,只是她家里不缺钱,不需要靠给人相面收钱养家。

    苗氏对人有敏锐观察判断力,她第一眼看见韦皋,就对张延赏说:

    “这个人气质不凡,气场让人震撼,将来必定大富大贵,可以选做我家女婿。”

    张延赏起初不允许,经过苗氏再三劝说,才允许把韦皋招为上门女婿。

    韦皋那时候还地位卑贱,无职无官,只能跟着岳父大人混。

    韦皋跟随张延赏出西京,镇守西川(今四川)剑南。

    韦皋洒脱豪迈,不受约束,轻视一切。

    张延赏失望地想:

    我家怎么娶了这么个玩意当女婿?整天大大咧咧,啥都不在乎?

    张延赏渐渐瞧不上他,连张府上的婢女、奴仆也瞧不起韦皋。

    韦皋毫不在意,唯有他岳母苗氏依然尊重他,热情善待他。

    张延赏女儿忍不住了,她对丈夫韦皋说:

    “韦郎!韦郎啊!

    你只是风度翩翩,气宇不凡有啥用?

    七尺好男儿,得建功立业!

    应精通文蹈武略、大智大勇!

    如今你停滞在厮混状态,不求上进!

    你活在世上,就是被别人瞧不起,活成一个笑话么?”

    韦皋听了一甩袖子,从坐位上猛地站起来,向岳父张延赏弯腰施礼告别。

    张氏女整理嫁妆匣子的值钱金银首饰,给韦皋当出行路费。

    张延赏想:

    “这么个没出息的烂女婿,能远走他乡最好。

    我从此眼不见,心不烦。”

    出行前,张延赏也赠给了用七匹马驮着的财物,给他当出行费用。

    首都长安在西川的东边,此去路途遥远。

    韦皋骑马上门向东走,每经过一个驿站,即打发一匹马驮着没动过的财物,回还岳父张延赏住处。

    走过七个驿站,七匹马连带它们驮着的财物,全部回还了韦皋的老丈人张延赏。

    张延赏一看,马背上的财物完好如初,韦皋连一个铜钱也没动过。

    韦皋只携带他妻子赠送他的首饰金银物品及书袋书本,直接去了长安,投奔到神策军元帅府当幕僚。

    后来经过优异的工作能力表现,辗转推荐,韦皋升官到了监察御史,后来奉命出京担任陇州行营留事。

    德宗李适奔逃奉天,韦皋斩杀叛贼牛云光,杀死叛贼李泌使者,派使者告诉了德宗李适。

    李适超级提拔韦皋当上了奉义节度使,镇守西南边疆。

    贞元初年,李适又加封他为金吾大将军,持符节官印西行。

    张延赏调回朝廷当宰相,朝廷安排韦皋接任张延赏官职,担任西川节度使。

    韦皋改名换姓为韩翔,骑马疾驰到天回驿站,离西川城还有三十里。

    张延赏听说韩翔到来,觉得自己从不认识韩翔这个人,心中生出疑虑:

    “镇守西川这么重要的地方,朝廷怎么派了个我从没听说过的无名小辈过来?

    皇上做决定太草率了!”

    正在疑惑,忽然有下属官吏跑来报告张延赏:

    “来接替相公您的,是朝廷的韦皋将军。他的真实名字并不是叫韩翱。”

    苗夫人听了,在一边说道:

    “如果是叫韦皋,必是我的女婿韦郎。”

    张延赏不以为然地笑着说:

    “天底下同姓同名的官吏多了去了。

    咱那女婿韦皋,一去毫无音讯。

    到如今有好几年了。

    我估计他早已贫穷潦倒,死在哪个路边沟里了。

    怎么可能是他来代替我的官职呢?

    可笑你个妇道人家,太没眼力见识,选了个废物女婿,耽误了我闺女的前程。”

    苗夫人说:

    “韦郎当年虽然穷得一无所有,我看他气质不凡,气魄直冲云天。

    他那么穷,倒插门来咱家,但他每次同你来交谈,从没说过一句献媚奉承你的话。

    因此我知道他人品优秀。

    今天他为国立功,担当国家重任,全在情理之中。

    全国上下除了他,还能有谁做到如此优秀?

    相公你不要笑我没眼力见识。

    倒是你太没见识哩。”

    张延赏仍然不信。

    到了第二天,新节度使韦皋骑马走进西川节度官署大院院门。

    张延赏坐在屋内,往窗外院落里一望,啊呀,这咋办?来人果然是自己的女婿韦皋。

    张延赏曾瞧不起他这个女婿,如今哪有脸面走出官署屋门,迎接自己的女婿?

    张延赏自我长叹一声说:

    “我这双浊眼,都不能识别自己家里的大才啊!”

    张延赏不好意思让韦皋看见他,自己悄悄从房间后门走出,又从西侧小院门走出官署大院,扬长而去。

    当天下班后,韦皋到张延赏宅府上,拜见岳父张延赏和岳母苗夫人,下拜特别恭敬有礼。

    张延赏脸上挂着尴尬的笑,满心惭愧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韦皋又和妻子张氏相见,夫妻分离几年,彼此万千思念。

    如今久别重逢,他俩是眼神热辣地对视。

    张女士想:老夫妻团聚,我今天这是咋了,怎么还又害羞又紧张?

    美丽聪惠的张女士,心情激动,胸口扑腾扑腾跳得急,像是怀里揣了一头调皮小鹿。

    久别欢聚如新婚,旱久了下一场透地大雨。当夜韦皋和张氏尽情缠绵,无限欢爱。

    第二天,韦皋吩咐人摆设酒宴,为张延赏及苗夫人饯行,然后又派兵士护送他们出西川。

    韦皋从那以后,在西川励精图治,改善民生,抚慰将士,整顿边防。

    他领唐军多次打败吐蕃军队,活捉吐蕃宰相,威震大西南。

    南诏因此向唐朝称臣,少数民族归附。

    韦皋造福西川,功德无边,六十一岁他突然暴病身亡。

    那天天气清朗,天空里飘着一朵洁白的云。

    韦皋的灵魂化作清风一缕,飞升云端,那朵洁白的云,缓缓地飘走了。

    宪宗李纯心怀尊敬,特追赠韦皋为“太师爷”光荣称号。